原创 《乘风2024》难“破浪”,“浪姐5”被唱衰背后是国综普遍困境

首页 » 综艺资讯 » 正文

《乘风2024》难“破浪”,“浪姐5”被唱衰背后是国综普遍困境

搜狐娱乐专稿(阿禾/文 胖部/编辑)

一公舞台后,对《乘风2024》(以下简称《浪姐5》)的“唱衰”正在愈演愈烈。

有人觉得“节目变味了”,也有人觉得“混子”太多,使节目“开始走下坡路”。

《浪姐》最初是个“民选”综艺。它的创意来自于豆瓣小组的某个帖子,帖主说她期待看到30 、性格各异的姐姐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生活、比赛、扯头花……于是,这才有了《乘风破浪的姐姐》。

然而,时间来到第五个年头,和大多数系列IP一样,《浪姐》系列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瓶颈:一方面,它几乎将真人秀“雷点”踩了个遍;另一方面,它又因选角、赛制、创意等方面的下滑表现出“疲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聊起《浪姐5》的创作困境,我们讨论的也是国综所面临的普遍困境。

励志变“假嗨”?

从第一季到第五季,《浪姐》经历了两次改名:先拿掉“姐姐”,在第三季改名为《乘风破浪》;然后又拿掉“破浪”,从第四季改名为《乘风2023》。

改名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格局与视野。

这一点在节目主题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前三季的主题都与“三十”挂钩,但第四季和第五季的主题,却摇身一变,与“大美中国”挂钩,变成了“大美中国,乘风而上”“大美中国,热望成风”。

到了《浪姐5》,这种“格局拓展”又更进一步。

首先,节目里也提到,《浪姐5》共有36位姐姐参加,人数是系列之最;其次,跨界的姐姐人数也进一步增多,加入了周扬青、Miss韩懿莹这样的“跨界新星”;最后,国际姐姐的人数也显著增加,有来自泰国、越南、韩国(美籍)、美国、法国、俄罗斯六国的姐姐。

但这种“拓展”目前来看或许不算顺利。节目尚未开播,就有网传两位国际姐姐退赛的消息;一公后节目确认,两位姐姐分别是美国歌手Sash和俄罗斯歌手Mari。

经历了《浪姐4》出现“女性婚恋”、“年龄”等话题的争议后,节目组与嘉宾在这一季保持了较强的“求生欲”,鲜少提及相关话题。戚薇跟朱丹打招呼时,朱丹开玩笑似的说这里“不许聊”家庭、聊孩子,还微笑地比了个“嘘”的手势。

这种“规避”,或许可以理解为,是对当下话题场的某种迎合。

坦白说,时间来到第五年,互联网上所有的女性热门话题,《浪姐》系列都曾有过或多或少的提及。这也让如今的规避,难免稍显刻意。

一样出现话题争议的,还有“内卷、内耗”话题。如果说,上一季徐怀钰经历的“由负到正”的口碑扭转,是暗合观众情绪的牛刀小试,那这一季郭碧婷的佛系躺平,就是在舒适区的彻底滞留。

前两季定下的“励志”基调,正在一步步地消散。

而节目组的剪辑,似乎也有意识降低了赛前准备的“卷”度。

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情绪上的镜头捕捉,比如《发如雪》队畅聊亲情感悟时的抱头痛哭,一公“马栏山女孩”何洁庆生时的落泪,以及杨瑾华泪眼迷蒙地在饭桌上聊起自己的“重过程,求参与”。

这种剪辑手法表现出“得情绪者得流量”的底层逻辑。一旦观众被嘉宾们的情绪感染进而感动了,那制作者的目的就达成了。

但这种玩法已经很难打动久经考验的观众们。舞台失色,是几千吨眼泪都换不回的。

《浪姐》格局扩张引发的问题,是能力撑不起野心。流量有了,可女性力量、女性改变现状的勇气与动力,已几乎消失不见。

“台本”当道

真人秀的核心要义不在“秀”而在“真”。

而《浪姐》系列播到现在,“秀”的比例却在一步步提升,而相关争议直指话题套路化和“迷惑”的打分机制。

《浪姐》系列的选角已表现出某种套路化,比如每季必有的“自己人”。上一季有谢娜的“C位出道”,这一季有何洁、尚雯婕、刘忻、萨顶顶等“马栏山”走出的明星的集体狂欢。

从超女、快女中走出的选手,几乎都在节目里担任重要角色,要么是队长,要么是大vocal,从而获得更多表现机会和镜头。

也有些“近亲”会受到了优待。比如戚薇,自李承铉参加《披哥》出圈后,戚薇也顺势成了“马栏山系”编外人员。这次,她不但参与了《浪姐5》,还促成了节目组与泰国姐姐Mai的“联姻”。

而有些嘉宾,被网友指出没能获得节目组“青眼”。

“淡人”陈昊宇就属这一挂。初舞台陈昊宇凭一曲《野子》惊艳全场,高音飙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结果打分出来,却只拿到了区区362分,不仅败给了泰国姐姐Mai,大排名还落到了第21,让人不得不质疑节目组的打分是否合理。

有评论指出,节目组初舞台时给她佩戴的耳环,都是杨丞琳在《浪姐2》里戴过的。

种种话题背后,是国内综艺普遍存在的“台本”问题。

真人秀有台本,早就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比如观众会认为,为了追求节目效果,很多竞技排名存在内定。

比如《浪姐5》一公,尚雯婕队PK何洁队、何洁队靠“1V1”加分机制反超的抓马场面,看上去就很像台本设置。

多年来真真假假的“秀”看得多了,坊间就有了“国产真人秀渴活人已久”的说法。

当下,国产真人秀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年轻人最在意的是什么?是娱乐性背后的真实感。他们厌倦了伪装,厌倦了虚假的客套,喜欢看到明星身上的真性情。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真人秀的短评区,“太假了”会成为高频词,表达观众对一档国产真人秀的核心评价。这也是为什么,像《灿烂的花园》《种地吧》这些真人秀会反其道而行之,把“无台本”“纯野生”作为自己的宣传卖点。

因为与那些台本搭建的虚情假意、掺水打分比起来,观众看真人秀,想看的永远是真心、真意、真感觉。

3、新鲜感没了,浮躁来补位

“稳中有进”,是每个系列IP都要面对的难题,《浪姐》也不例外。

曾经,以成团为目的的《浪姐》,虽是偶像养成类的变体,却凭着独特的风格化自成一派。30 姐姐们年龄不同,性格各异,又能在生活与合作中建立起深厚的情谊、祭出亮眼的舞台。

这个概念本身就已足够激动人心,所以爆火也是必然。

在推进过程中,姐姐们还用自己的魅力去反哺了节目。

比如第一季里的姐姐们,就释放了不少真性情。张雨绮初舞台被评委打了个待定的“X”,直接反将一军“X代表很优秀吗”;伊能静在工作节奏被打乱时,直接怒怼工作人员“你们能不能配合我一下,别让我配合你们”。

三四季有国际姐姐加入后,节目组不仅挖掘了嘉宾的多种可能性,还延伸了公演舞台的想象力。

《浪姐4》中龚琳娜和美依礼芽用对方母语演唱的《花海》,更被观众传为美谈。伴随花瓣的落下,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越过国界,达成了更高层次的精神和声。

虽然《浪姐5》也有越剧演员陈丽君这样近期的话题人物,她的出场和舞台亦成为了节目中的亮眼存在,但节目播出后,虽然与陈丽君有关的舞台内容也制造了不少声量,对节目整体的转化效果却相对有限。

当节目本身开始循着套路制造话题,仅凭姐姐们的个人魅力,越来越带不动《浪姐》的舞台。

要让一档真人秀长久地生存下去,依托的不仅是嘉宾的个人魅力和舞台上的灵光乍现,还有创作团队奔流不息的创作灵感。

《浪姐》系列却很难说有多少推陈出新。从第一季到第五季,节目的基本设置始终没有改变:初舞台、组队、一公、再组队、二公……大的走向没悬念,小的舞台没惊喜,两者相加,就造成了观众们的审美疲劳。

一档IP节目刚出现时,它的设置总是新鲜好玩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能玩出更多花样,就注定会被淘汰。

这不只是《浪姐》独有的IP困局。近些年,包括《极限挑战》《奔跑吧》《向往的生活》《密室大逃脱》在内的一众曾创下高口碑、高收视的经典节目,基本都走上了下坡路。

除了观众的新鲜劲儿过了,还有IP的力衰退。所以现在我们怀念起那些经典综艺,怀念的不只是节目里的梗料与名场面,更是那个令人感怀的创作时代:脑洞无限,有旺盛的创作欲,且乐于慢工出细活。

如今,综艺越来越长,一期不仅分上下集,还动辄三四个小时。而时长变化实则与广告收益直接挂钩,意在给广告商带来更多曝光机会。当然,观众可以倍速、可以跳看,甚至可以只瞄时间线上的“高潮点”看。

但这也反向说明,一切在变得越来越浮躁。

创作是浮躁的,嘉宾们是浮躁的,甚至连带看客们的心态,也都变得浮躁了。

或许,国产真人秀目前最好的出路,就是再多一点耐心,给力和创新力提供更多的试错机会。毕竟,国综的未来,不在任何人身上,一直都在创作者自己手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enefication.net/artdetail-78.html
 推荐视频

城中之城

白宇帆   于和伟   夏梦   隆妮   王骁

战马一号

Johnny Strong   Athena Durner   Raj Kala   James Sherrill   Siya

政客第二季

佐伊·达奇   露西·宝通   本·普拉特   劳拉·德莱弗斯   茱莉亚·施莱弗

家政夫三田园6

松冈昌宏   余贵美子   伊野尾慧   樱田日和   平田敦子

真夜中的侦探

山崎巧   坂本真绫   筱原惠美   大谷育江   田中秀幸

嘻哈星节奏:意大利篇

Fabri Fibra   Geolier   Rose Villain

茜茜公主第一季

雅尼克·许曼   Dominique Devenport

入境时分

阿尔维托·阿曼   布鲁娜·库希   本·坦普尔   劳拉·戈麦斯   杰拉德·欧姆斯

冲击轰雷岩

加藤贵宏   新川优爱   標永久   广濑智纪   粕谷奈美

银河系第一季

萨凡纳·斯泰恩   伊莫金·戴恩斯   娜塔莎·奥基弗   埃莉诺·汤姆林森   帕敏德·纳格拉

地狱来的战尸

Michael Merchant   Felix Cortes   Jason Delgado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